(2024年11月16日)
文化场馆中心成立于2023年6月30日,下设综合服务部、收藏保管部,管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吉首大学校史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以上六个文化场馆统称为“吉首大学湘西文化博览园”(以下简称“博览园”),场馆面积7500平方米,坐落在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风雨湖畔的齐鲁大楼一楼。
文化场馆中心开展基地共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吉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园”;与湘西州永顺县高坪乡西米村共建“西米村红色文化教育园”;与芷江沈从文旧居陈列馆缔结友好协议;与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共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研习基地;与湘西武陵石观赏协会共建湘西武陵石展览馆。
文化场馆中心组建一支80余人的专兼职科普队伍,每年组织志愿者走出象牙塔,以科普“大篷车”形式,带着科普展板和展品,深入湘西州农村集市和中小学进行科普教育和文化扶贫,把科学文化知识送达最后一公里,惠益当地公众和中小学生,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湖南红网、湘西电视台和《团结报》等媒体多次进行过报道。先后获批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湖南省优秀校史馆”“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览园已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科学普及宣传的引领窗口、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特色小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阵地。
文化场馆中心依托藏品优势与档案基础,展陈体系呈现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展现了吉首大学代代学者对武陵山片区地理板块人文自然的科学探索过程以及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推动。
文化场馆中心始终致力于教育与研究,是学校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的窗口,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资源库和示范基地,是多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等的支撑单位。文化场馆中心将以创建研究型与传播型并重的国内一流博物馆作为自己的未来使命,秉承“服务国家一流人才培养、服务中华文化传承研究、服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人才培养”的办馆定位,坚持学术立馆、创新兴馆,为历史研究、文化传播、文明交流、科学普及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场馆中心
202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