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机构
简介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
动态
党的建设
展陈内容
馆藏精品
课题研究
志愿者
第十八届
第十七届
第十六届
第十五届
第十四届
第十三届
第十二届
第十一届
第十届
第九届
第八届
第七届
第六届
第五届
第四届
第三届
第二届
第一届
服务下载
数字博物馆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
沈从文纪念馆
武陵山生物科学馆
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
动态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来清华艺博,拜访齐白石和黄永玉的动物朋友们
2024-07-10 10:21
作为人类的朋友,作为独立的生命体,动物在中国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画家笔下的动物也不输人物画“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那样的表现力,韩幹的照夜白、八大山人笔下的鱼呼之欲出。艺术中的动物是被拟人化了的动物,包含了人类的情感共鸣。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4年适逢齐白石先生诞辰160周年,黄永玉先生诞辰100周年,两位艺术家同为湖南人,诞辰相差一个甲子。藉此纪念,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7月10日特别推出“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大展。“萌生”,聚焦于动物题材,一则旨在留帧齐白石先生与黄永玉先生创作的艺术形象,一则旨在致敬二位先生常青的艺术生命与不朽的艺术精神。由此,“从齐白石到黄永玉”的定位并非着眼于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更非落脚于艺术史的研究观点,而是基于纪念性的主题选粹。
展览开幕现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展以齐白石、黄永玉先生的艺术作品为主,集结任伯年、虚谷、王梦白、徐悲鸿、祝大年、吴冠中等20位古今名家的经典作品,同时精选厐均、金宇澄、魏小明、徐累、赵半狄、周春芽等15位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馆藏部分更是涵盖了绘画、雕塑、织绣、陶瓷、金工等诸多门类的精品。270余件展品以“森山漫录”“平安物语”“闲情散记”“池趣琐话”“海天麟爪”“梦游吟草”六个单元为场景线索。
出席展览开幕的嘉宾合影(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表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珍藏着大约80件齐白石书画作品,多未公开展出过。他希望在纪念性的展陈之上,推出一个打破常规、更加有趣、更能吸引年轻人关注和喜爱的展览。据策展人刘木维介绍,展览的六个单元也营造了动物的六种生存空间。人们在其中有“闯入者”的隐喻,但也能体会到感动。观展如“闯关”,颇有游戏之趣。
展览现场
齐白石和黄永玉都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动物题材作品,并因此而闻名于世,比如齐白石的虾和螃蟹,黄永玉的猴和猫头鹰,他们二人的性格也有轻松而豁达的一面。展览洋溢着轻松天然的氛围,走进展厅,鸟鸣猿啼,水声潺潺,自然之声围绕左右。齐白石和黄永玉笔下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在空间中跃动。显然,这个展览也是为假期中的孩子们准备的。
展览现场
“森山漫录”拥抱野性,向自然敞开。在动物身上,我们大抵能够窥见那“已被我们遮蔽的开阔镜像”。齐白石的虎背向观众,显出矜持之态,宛若一只大猫,简洁的笔墨爽朗利落,轻松活泼。黄永玉《达摩伏虎图》中的虎尽显霸气与威严,劲道的线条勾勒出有力的造型,《刺猬之道》和《猫头鹰论》借动物讽喻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动物们在山林中肆意生长,自由之美跃然纸上。
虎 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68.5cm×36cm 1940年代(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达摩伏虎图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95.5cm×179.5cm 1990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老树顽猴 王梦白 纸本水墨 125cm×66.5cm 现代(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松鼠葡萄 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27.4cm×40cm 现代(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松枝松鼠图 虚谷 纸本水墨设色 133.5cm×31.5cm 清(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刺猬之道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134.5cm×67.5cm 2003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猫头鹰论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33.5cm×138cm 1991年
时光穿过“世界和平”的门柱,落脚曙晖弥散的院落。在“平安物语”中,暖黄色的背景和模仿窑洞的空间结构,给人以家庭般的安全感。这里不仅与人类之“家”相关,更重要的是表达万物共通的陪伴与温情。错步上前的“绿狗”误入人居,在仙境中捉迷藏的“粉猪”聊表真情,“兔子医生”问诊人心,“平安物语”聚焦守护与陪伴,“圈养”与“迷醉”。黄永玉曾有言:“我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家不是一个空间界域,家是心理范围与精神栖境。《黄灯与十孩》描绘了温馨的场景,那是爱与被爱,治愈与依赖。
非黑即白 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33cm×34cm 现代(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兔子医生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45cm×48cm 2022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黄灯与十孩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69cm×68.5cm 2013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躲猫猫(局部) 邱挺 纸本水墨设色 2018年
加官图 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103cm×34cm 现代(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苏武牧羊 任伯年 纸本水墨设色 180cm×98cm 1874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斗犬 周春芽 布面油彩 199cm×248.5cm 2007年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闲情散记”的英文释义是“Children Posing”,可见“生活的纯稚在此延续,捡拾人造世界鲜存的赤诚。”“闲”可以引申至当下热议的“松弛感”,我们还有闲暇的能力吗?且看这里慵懒智慧的猫、巧言利舌的鹦鹉,以及自我调侃的鸟雀。猫与蝶如同很多联合意象,被赋予长寿、如意等吉祥寓意。枕卧书籍的猫“为繁花而作”,“猫走了,笑声还留在墙头”,现实缺失的消遣与孩子气,沉沦在本真的当下。
罗马猫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97cm×89cm 1996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说话自己不懂别人懂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67cm×136.5cm 2003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不是说你做不到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68.5cm×68.5cm 2022年
不服老的黄永玉,在一棵树干上玩起了“双臂侧悬”
心头的白鸽 肖惠祥 三彩瓷板 20cm×20cm 1980年代
用有限表达无限,将历史与未来连接。在展览特设的“X”展区展示了黄永玉的十二生肖作品。十二生肖,承载着动物意象与人的运命关联,承载着神话传说与民间文化的积淀,承载着阴阳五行的思想与精神信仰的寄托。2017丁酉春日,92岁的黄永玉先生画完了足足十二年的生肖月历,他说“老天不可能再给我整整画得完一圈生肖的十二年时间......”,这一巡,他没有再尝试“假定成立”。黄永玉先生的生肖创作透露着生活点滴,饱含拟人化的诙谐与体悟。“十二个十二个月”,致敬黄永玉先生,致敬无限可能,致敬真真切切。
十二生肖(绘画12件)猴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34cm×34cm 2012年
十二生肖(绘画12件)兔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34cm×34cm 2012年
十二生肖(雕塑12件)牛 黄永玉 黄铜 2006—2019年
展出黄永玉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的“X”展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池趣琐话”围绕田园、池畔、沙洲、岸汀展开,集结了齐白石、黄永玉、吴冠中、黄胄、李苦禅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齐白石曾言:“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他“借山娱目”,他临池引机,笔下景致可体察山水之“无言冷笑”。齐白石之蟹,或跻于水畔清溪,或横行于“苍绿错杂”。齐白石之虾,笔笔相生、笔笔相应,历经几十年苦功方才“得其精神”,一方面自嘲“老眼写生”,一方面自誉“老年笔胜并州剪”。画如其人,黄永玉先生围绕水景展开的创作既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骨法用笔,亦不局限于当代水墨的形式语言,其最大特色在于诗意与讽喻并置的清凉之感,流动于画面的松弛与真趣。
处处有声 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68cm×33cm 现代
不像爹不像娘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93cm×42cm 2009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荷花鸳鸯图 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101cm×34cm 现代(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寂寞沙洲冷 吴冠中 纸本水墨设色 68.5cm×68.5cm 2001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海天麟爪”聚焦神兽,绘画、雕塑、陶瓷、织绣等成组展品综合呈现了龙、凤、仙鹤的象征意味以及图腾属性。大尺幅的织绣展品在呈现不同的吉祥纹样之余,同时揭示了代表性动物意象在织绣中与“色制”的密切关联,譬如比金黄更高阶、一度成为“禁色”的紫色,这也体现出相关意象的局限性与克制性。“路修远以周流”,当代艺术家以“昆仑”以及“云游”为线索的创作成为“海天麟爪”的点睛之笔:潜龙勿用,幻化成空;深藏若拙,临机取决。
驼黄色地云鹤花果纹妆花缎匹料 244cm×76cm 清
湖蓝缎地平针锈鹤寿松龄纹挽袖绣片 63.5cm×30.5cm 清
昆仑——出入有时 泰祥洲 绢本水墨 36.5cm×53.2cm 2023年
“梦游吟草”回归了最为人性的抒情氛围,时间与记忆,分裂与错觉,隐蔽地挑战着半无意识状态下的幻境解脱。本单元的传统基底聚焦于“灵芝松鹿”“鹿鹤同春”的祥瑞寓意:六合荣欣,福寿延绵,主题定位则着眼于当代艺术的超现实语境,梦幻状态下的灵魂自由与催眠状态下的精神陷阱。现实中司空见惯的马和鹿,在人的梦游精神中与肉身脱节,优雅地践行着神话的狂欢。
奔马 徐悲鸿 纸本水墨设色 77cm×11cm 1934年
白杨多悲风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137cm×68cm 2002年
飞黄 魏小明 青铜 110cm 2014年
街景 金宇澄 纸本丙烯 67.7cm×47.6cm 2018年
展览现场
展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以齐白石和黄永玉的作品为主,兼收同时代相关画家(如王梦白、李苦禅)的同类题材作品,展现出在20世纪中国画转变的关键节点上,艺术家之间的影响和师承关系。展览也融合了多种艺术媒介,还在不同板块中以文学名句点题,真正构建了一个总体的文化场域。展览引入当代艺术家的动物题材作品,让观众看到传统的动物题材如何在当代转化。当然,如策展人刘木维所说,展览是开放式的,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任何一种审美路径来进入展览。
展览现场
人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齐白石和黄永玉的艺术宇宙在此缓缓展开。艺术、生命与自然在他们那里紧紧相连,超越时间。对动物的热爱展现出他们的艺术哲学与人生智慧,就像里尔克所写的那样:“万物串通一气,对我们缄口不语。”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1月30日。(撰文/铭之,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摄,部分文字源自展览资料)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17 吉首大学文化教育场馆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