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黄永玉的艺术与人生,及高清作品合集
2023-09-30 08:13  

黄永玉先生,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农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

生平经历

1 9 2 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半岁时随父母回凤凰老家,他的父亲是当地男子小学的校长,母亲是当地女子小学的校长,对他来说故乡不只是记忆,不只是人到他乡之后的刻骨留恋,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必不可少的想象,一种不断地能够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因为家境贫寒,12岁的黄永玉,背着小包裹一个人坐船离开了家乡,在陈嘉庚先生办的集美学校读初中,慢慢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念书念到中学,念了三年念到二年级,初中留了五次级。

抗战时期,集美学校是很大的一个学校,图书馆有六层楼,他基本上把图书馆的那些书从头到尾都翻了,图书馆中午关门常把他锁在里头,吃不成饭他索性就躺在过道的地毯上读起来,正是这些广泛的阅读让黄永玉终身受用不尽。

1 9 3 8,14岁那年,参加金华野夫、金逢孙二先生主持的中国东南木刻协会,并且开始发表作品,慢慢地小有名气。

天鹅蛋

1 9 3 9

木刻《下场》发表在福建永安宋秉恒先生主持的《大众木刻》月刊上,得到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稿费,在离开集美学校后,十五六岁的黄永玉当过瓷场小工,战地服务团团员、学校教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流浪在福建、江西等地,靠绘画和木刻谋生,历尽了沧桑。

1940 - 1941

手印木刻集《烽火闽江》(25幅),王淮作序。

爱情故事

1 9 4 2

十八九岁时的黄永玉,来到了江西一个小艺术馆里工作,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广东姑娘张梅溪,姑娘的天真纯朴及聪明伶俐,深深地吸引了他。张梅溪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钱的将军,在家庭熏陶下从小酷爱艺术和文学,当时有好多人都在追求张梅溪,其中有一个在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长得很潇洒,他知道梅溪很喜欢骑马,每次都要牵一匹马来邀请她出去到大树林里游玩,黄永玉心想这下麻烦了,自己连自行车都没有!

但他没有放弃对女孩的追求,通过侧面打听,黄永玉了解到这个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品不怎么太好爱表现、爱夸耀自己,梅溪倒有点反感了,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赢得芳心,黄永玉选择定点吹奏小号,向姑娘展开了攻势。

后来,他就去理发店了理完发,他心里还想着他的那块梨木板,想万一她不送怎么办?不送可就糟糕了,正当他愁眉苦脸之时,张梅溪早给他送来了一块他想要得到的木板,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

他们俩相爱的事不久就传到了张梅溪的父亲耳里,将军将女儿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她的家人也没有一个人同意的,都很反对,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能跟一个流浪汉结婚,但此时张梅溪的心早已被丘比特的爱情神箭射中了。

消灭打手

1942 - 1943

执教福建长乐培青中学,从事木刻创作,自印木刻集《春山春水》,木刻《春天的树》《三.八那天》,发表于福建仙游县《闽中日报》(单复先生编辑)。

刘海砍樵

1944 - 1945

在江西信丰为诗人野曼、彭燕郊、黎焚薰的诗歌刻插图,为儿童文学作家贺宜《旋律的童话》作木刻插力作《失乐园》《拜伦像》《自刻像》《玛耶诃夫斯基像》,在寻邬县举办个人风景画展,在上犹县刻《饥饿的银河》《东北啊!》《小草》等。

1 9 4 6

在福建南安芙蓉村国光中学任教,刻芙蓉村风景11幅。黄永玉感到很沮丧,伤心地离开了张梅溪,只身一人来到了赣州,在那里,他很快找到了一份报馆的工作,有一天,正当他难过之时,忽然接到了她从赣州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自己从家里跑出来了,黄永玉听了惊喜万分,她没有钱怎么跑出来的呢?

原来,有一支由地下党组织的演剧队正在韶关演出,张梅溪以出去看戏为由从家里跑了出来,她把金链子拿出来卖了,然后坐了黄运车来到了赣州。

时花

黄永玉马上从朋友那借来了一辆自行车,骑快车直奔60公里外的赣州,离赣州还有10公里路,已是晚上10点多,天黑了,完全不能骑车了,他便找了个鸡毛店住了下来,店里没有被子,他只好用散的鸡毛盖在身上当被子。他太兴奋了,无法入睡,只觉得全身都在被跳蚤咬……

第二天一大早,他把身上的鸡毛拍干净,然后再骑车赶路 —— 去接自己的新娘,赶到赣州,她一见到头发上全是鸡毛的他,笑得差点流出了眼泪。

黄永玉对眼前的幸福不免有些担忧,试探地问她:“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她故意说:“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说:“那就是我了。”她回答:“好吧。”

两人相约从此永不分离。

黄永玉把她领到一个朋友开的旅馆里安顿了下来,黄的一些文学界、艺术界的朋友都撮合道:“结婚吧,反正她不要回去了。”

就这样,他们在那个小旅馆里举行了。一个简单却很有意思的婚礼。

在《雅人乐话》一书中,黄永玉在他的《音乐外行札记》中,有一段文字记录了他的这段爱情经历:“我年轻时节衣缩食,在福州仓前山百货店,买了一把法国小号,逃难到哪里都带着,刻完了木刻就吹吹号,冀得自我士气鼓舞,那时,我刚刚认识第一个女朋友,远远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楼上窗口吹号欢迎,女朋友的家人不许她跟我来往,说:‘你嫁给他,没饭吃的时候在街上讨饭,他吹号,你唱歌’。

抗战最后的那几个月逃难,我把小号失落了,去年,我在九龙曾福琴行用了近万元重新买回一把,面对着我50年前的女朋友说:‘想听什么?’如今,嘴不行了,刚安装假牙,加上老迈的年龄且没有按期练习,看起来要吹一首从头到尾的曲子,不会是三两天的事了”。

夫妻情深

1 9 4 7

经野夫、李桦、陈烟桥、章西涯先生介绍,在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致力于木刻运动与创作活动,刻反饥饿、反内战的木刻传单及其他木刻。任教于上海闵行县立中学,先后在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随画家张正宇、陆志庠先生赴台湾编辑创作《小食摊》《按摩女》《牛车》石刻《杵歌》等。

1947年作 吹笛(沈从文小说插图)

1947年作 哥在山上打石头

1 9 4 8

夫妻俩来到香港,那时黄永玉在画坛上还没有名气,整天干着木刻——那是需要心和力交融的而爱情的滋润使黄永玉勤奋耕耘,他的艺术灵感也随之奔涌而出,他的木刻画在香港渐渐有了名气,很多人争相购买。

1948年作 亲人来到如一家齐心协力收庄稼

1948年作 娃娃

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木刻创作,作自由撰稿人,任电影编导(《海上故事》《儿女经》),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9年作 造船

1949 - 1966

第二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展,第三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港九慰问解放军的《劳军画展》,创作木刻《劳军图》。

1949年作劳军图

经严庆树、罗承勋先生介绍,任《大公报》临时美术编辑,回北京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先后任讲师,版画系副教授、教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任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

创作木刻《齐白石像》(1954),《雪峰寓言插图》《叶圣陶童话》插图,《森林组画》及《阿诗玛》 插图(1956)等,创作森林建设组画邮票四枚。

1952年作 阿诗玛插图

在美协美术馆举办西双版纳写生展

1953年作 公鸡和蜈蚣

1953年作 虎

1 9 5 3

2月,黄永玉听从了表叔沈从文先生的劝告,与妻子张梅溪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从香港来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任教。张梅溪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女人,她和先生一起悉心饲养了一大堆的动物,家里不仅有狗,还有猫头鹰、火鸡,甚至还有猴子、狗熊、小梅花鹿……

当他们一家子带着这些动物一起,住进美院宿舍的大杂院时,让许多人都感到非常意外,真不知道他们夫妻是怎样应付那些可想而知的麻烦的。住进了美院这个大杂院里,他们结束了长期的漂泊,至此似乎应该安定下来了。

1953年作 猴

1955年 版画《阿诗玛》31x23cm

1955年作 淘气的小熊

张梅溪《在森林中》插图

1 9 5 6

这段日子里,黄永玉由于有夫人的悉心照料,生活的安定,创作木刻《春潮》《阿诗玛》轰动中国画坛。而后,他又开始学习国画,他喜欢上了梅与荷花,他笔下的荷花,在形态、色彩、风韵上独具一格,令人眼前—亮。

对于黄永玉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和创作更重要,然而这位自称湘西老刁民的黄永玉他的特立独行、敢怒敢言,宁为玉碎、不求瓦全的倔强性格没给他少惹麻烦。

出版《黄永玉木刻集》。

1956年作 阿诗玛在牢中

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

1957年作 小羊回家

1957年作 播种

1958年作 祝贺中东人民胜利

1957年作寓言《公鸡和狐狸的故事》

1958年作 跃进歌

搞“四清”的时候,因为黄永玉写了《罐斋杂技》一文,上纲到“恶毒攻击社会主义”的程度,其中印象最深的,如“拉磨的驴子:咱这种日行千里可也不易呀!”当时被批判为讽刺“大跃进”,攻击“三面红旗”,后来,他白天半天挨批斗,晚上回到家,就半夜三更开始画画,妻子在一边替他把窗帘拉上,有时一画就是一通宵,一听到外面有响声,妻子马上要他将东西收起来,不敢再画了。

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和黄永玉患难与共相依相伴是他的家人,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房子,房子紧挨人家的墙,光线很差,张梅溪的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一打击就病倒了,黄永玉心急如焚,请医生治了也不见好,他灵机一动,在房子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

1958年作 在十万斤一亩的稻田上跳舞

1958年作 植树

1958年作 收麦子

1958年作 晚年乐

1958年作 做了几十年工,想都不敢想

后来,黄永玉下放到农场劳动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妻子张梅溪一直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外来的打击。黄永玉在“牛棚”中曾经偷偷地写下长诗《老婆呀,不要哭》来安慰妻子,在诗中,他大胆对她说“一百年不变”。

1961年作 春潮 

“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拨乱反正,黄永玉有过一段顺利的日子,他当了美协副主席,还荣获了“意大利国家勋章”,名利滚滚而来。

1962年作 非洲人民高举战斗的火炬

1966 - 1977

参加《牛鬼蛇神画展》

人选作品有木刻《劳军图》、油画《鱼》等

捕鱼

稻场上

赶街(手绘原稿)

公羊

建设家园

老农

李桦先生肖像

苗族少女

七八十年代作 小鸡

全家送我上学堂

森林小学

小鹿你好

新的声音

猪羊肥大赛黄牛

1974年作 毛主席故居

1976年作周总理像

1978年作暴风雨后

齐白石画像

参加《墨画展》。入选水墨画《猫头鹰》

1977 - 1991

在广州举办个人水墨画展。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创作设计金猴邮票。

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在香港美丽华酒店举办个人画展

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个人画展

1984 不老松

1984 歌唱中的鸟

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最高司令勋章

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伯豪森举办个人画展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东方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大风歌

在香港三联书店举办《永玉三记》画展

在香港三联书店举办《水浒》人物画展

在台北翰墨轩举办《水浒》人物画展

1 9 7 8

英国《泰晤士报》用了六个版面

作专题报道了黄永玉的其人其画

1 9 8 0

《黄永玉画集》由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

沈从文(左)与黄永玉

1 9 8 8

他携妻子又回到阔别了35年的香港,儿子黑蛮的出生地。

1 9 9 2

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1 9 9 5

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黄永玉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的血是O型

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

我的心,只有我的心

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1 9 9 9

在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流光五十年》个人画展

在中国美术馆也举办个人画展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永玉》出版

2 0 0 6

1月8日,创作了一组“老鼠图”制成鼠年挂历,每页挂历用宣纸画作了一副老鼠图,可以装裱后独立成画,创作“快乐鼠” 限量发行1000件。

10月8日,在家乡湘西,黄永玉无偿捐赠的个人博物馆在湖南省吉首大学落成,该馆陈列了黄永玉近200件作品和收藏,并展示有黄永玉极具创作代表性的大型青铜雕作品《山鬼》。

11月12日,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作演讲

2 0 0 8

8月24日,获得“奥林匹克艺术奖”,以嘉奖其对推动人类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黄永玉是本届奥运会主办国(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也是现代奥林匹克史上唯一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2 0 0 9

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开始在《收获》杂志连载。

2 0 1 0

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2 0 1 1

建党90周年创作《九荷之祝》

同年入选首批16名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

● 万荷堂 ●

舞文弄墨、刻木铸铜仍觉不过瘾,黄永玉又在京郊矗立起一件巨型艺术作品,——占地六亩的“万荷堂”,这座完全采取传统建筑结构盖起的大宅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住宅或画室,而是黄永玉平生最大的一件艺术作品。他设计的建筑格局,以及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等等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主人,非同一般的艺术品位。

万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画室,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是一个仿古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群,院中间有一方占地两亩多的大荷塘,荷塘里有来自颐和园、大明湖各地上好的品种荷花,每年7月,红花绿叶是黄永玉最流连荷塘的日子,他最欣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不论是在他的经历中,他的绘画中、他的书斋画室万荷堂中,都会得到充分体现。

从万荷堂大殿后门走出来,穿过庭院就到了黄永玉的起居室,—— 老子居。乍一听“老子居”,是不是有点自大,其实,这不是黄老自己起的名字,而是吕正操将军代他定下来的,说来其中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在黄老年轻的时候,曾在福建泉州住过一段时间,他住处附近有一座庙,庙里种有很多的玉兰花,有一次他禁不住爬上树去摘玉兰花,被一个老和尚看见,叫他下来,黄永玉开始时不知道,这个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跟法师讲话的时候满口“老子”,后来被人传了出去,成为笑谈。

这次他要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吕正操就旧事重提,干脆就叫“老子居”吧!

● 荷痴 ●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国画传统讲究“计白当黑”,他偏偏来个“以黑显白”,这种反向继承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

有的人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山水,一种很清雅的、表现文人出世的气质,但黄永玉的画却大多数是浓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经有人说他的国画不正宗,对此,黄永玉说,谁再说我是中国画我就告他,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话。

黄永玉与荷花结缘于十年动乱那些恶梦般的日子,傲然展蕊的荷花显得分外高洁清逸,不仅超凡脱俗、临风亭立的仙骨神韵,给他以绝妙的美感享受,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更成为他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黄永玉一有闲暇就去荷塘赏荷,从用心灵捕捉到用画笔描绘,仅速写就画了八千多张。

荷花的千般姿态被他描摹殆尽,荷花的万种风情被他展现无遗,蕴涵了他无限的情思,在他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但是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

黄永玉开玩笑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周敦颐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种说法,某一种情况底下的一种说法。

如今在北京家中万荷塘的池水里,黄永玉已经种下了来自山东、湖南、广东、北京的各色莲花,实际上画了这么多年的莲花,它们的形态与精神已经烂熟于心,即使睡觉的时候也有“十万狂花入梦寐”了。

1980年作 商略黄昏雨

1985 不染

1997 益清图

2005 彩荷

2 0 1 4

2月17日,黄永玉先生将自己的巨幅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和上个世纪50年代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的小稿赠予国博,丰富了国博对近现代美术经典作品的收藏。

《春江花月夜》为黄永玉先生89岁时所作,画心高5米,宽3.85米。作品表现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情境,画面采用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宴乐的盛景,是黄永玉八十高龄以后最重要的代表作。

● 人物画 ●

忘经

又梦

晒书图

知章骑马

刘海金蟾图

来源:月雅书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