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田红梅 通讯员 向 军
2023年6月13日,著名艺术家黄永玉与世长辞,享年99岁。著名艺术家陨落,全城痛别,青山垂泪,流水含悲。
乡愁如美酒,何处是归程?年少离家的黄永玉丈量过世界,穿行过狼烟,屹立过顶峰,也跌入过泥潭。但不管怎样,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故乡——湘西。曾经,他在一首诗中写到:我的血是O型/谁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6月15日,我们沿着黄永玉生前在吉首市的足迹,缅怀这位从湘西走出,又魂牵家乡的游子。
故土难离 心间的思念在桥上滋长
黄永玉对于家乡的爱是深沉的。他一生共为湘西建了10座桥,寓意十全十美,而吉首就占了6座。这里的每座桥既有建筑美感,又有文化融合,既可步行交通,又是艺术人文展示,成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来到峒河街道向阳社区,河边洗衣垂钓,河岸下棋吹奏,在潺潺流水中,闪烁出一片片旖旎。由黄永玉亲手设计并捐建的“肥”“爱”“花”“醉”四桥沿着蜿蜒峒河排开,与沿河两岸灰砖黛瓦的传统民居十分和谐。走进醉桥,廊中醉汉铜雕或仰或躺,或独自酣饮或扶栏望河,那份洒脱豪放,像极了黄永玉本人;花桥两侧迎春花等柔软花枝或垂入河内,或爬上桥栏,桥中间站立着三个手捧花束的少女铜雕,美得轻快明艳;来到爱桥,只见桥身全是镂空“心”型,中间“青春之爱”的雕塑营造着浪漫的氛围;肥桥中间一个胖妇人托起一个胖娃娃的可爱铜雕,诉说着黄永玉对家乡人们富足的美好期许。
85岁的峒河居民吴先芝说:“以前,我们去河对岸要靠拉渡船,很不方便。后来虽然架了桥,但是因为河太长,要去对面,也要走老远才能过桥。直到黄永玉给我们修了这四座桥,才真正方便了我们出行,老百姓都感激他。”
要说峒河四桥最大的功劳是便利了当地百姓,乾州古城万溶江上画桥和喜桥的捐建,则将黄永玉对家乡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溶江大桥上游100米处,是湘西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向吉首捐赠的第五座桥——“喜桥”,该桥对提升乾州古城文化品质,扩大古城区容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画桥”更是亚洲首座双层叠合桥梁式美术馆桥,也是全国首座桥梁与美术馆相结合的建筑。该桥采用“桥馆合一”的设计理念,上中层两个展厅、下层公共人行桥,先后获得“202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类大奖”“2019年全球最受瞩目的十座博物馆建筑” “2018·全球华人金创奖”等荣誉。2021年4月28日,黄永玉先生把亲笔书写的“画桥”赠送给吉首市作为桥的题字。自开馆以来,画桥承接了各类画展、艺术品展,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鉴赏。
连心桥,桥连心。河面上的6座桥,于老百姓而言,是连接出行与回家的路;于吉首市而言,提升了城市品质,带动了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于黄永玉本人而言,则多了一种思乡的感情寄托在其中。
笔酣墨饱 艺术的生命在吉首洋溢
黄永玉先生为中国书画界鬼才、国宝级艺术大师,他的作品诙谐而富有哲理。
他酷爱动物。每逢旧历新年到来,画十二生肖是黄永玉先生的常规“迎新功课”。2021年 5月1日起,黄永玉先生的十二生肖铸铜雕塑系列作品落户乾州古城文峰楼旁,很好地展示了黄帝、尧、舜以来的天干地支传统文化。十二生肖铸铜雕塑作品图稿全部源自黄永玉先生近十多年的画作,每个生肖各具特色,或夸张写意,或精心雕琢,或简练幽默,展示了黄永玉作为艺术巨匠在雕塑方面的成就。
6月14日晚,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里,部分学生陆续把寄托哀思的菊花放在黄永玉的巨幅画像前,以表缅怀。时光的年轮回到2003年7月,黄永玉先生偕同美国著名博物馆专家哈维·韦斯特先生造访吉首大学,表示愿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约200余件捐赠给家乡的大学——吉首大学。此后又表示愿将自己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及文稿捐赠给吉首大学。为感谢黄老对家乡和家乡大学的厚爱,吉首大学于2006年建设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为了把艺术馆筹办好,当时年过八旬的黄永玉老先生来场馆内创作,感动了吉首大学无数师生。他专为吉大所画的《读书是老虎长翅膀》更是激励着该校一届届莘莘学子。
6月15日,吉首市雨雾朦胧。德夯大峡谷上,那座世界罕见的特大悬索桥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架在云端上的彩虹,令人叹为观止。这座非同寻常的桥就是矮寨大桥,曾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已成为美丽湘西走向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来自长沙市的王先生仔细凝视着黄老亲笔题写的“矮寨大桥”四个字后表示:“那个‘桥’字有讲究,左边的‘木’字像一竖串着‘S’型,就像大桥立于矮寨坡弯曲的公路之上一样。”黄老所书的“矮寨大桥”四个字,正不断加持着吉首文旅融合发展,每天均能吸引成百上千名游客来此打卡游玩。
与世长辞 有趣的灵魂在天地远游
近日,说起“老顽童”“有趣的灵魂”等字样,大家都会不由自主想到黄永玉。他12岁独自外出谋生,14岁发表作品,32岁享誉全国,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3岁还开着法拉利飙车玩……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而今真的离开我们了。但似乎,他又从未离开,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游玩于天地间。
家住吉首市峒河街道向阳社区的王美娣大姐年近50岁,3年前,随着游客及市民来峒河四桥打卡游玩人数增多,她便想到在“爱桥”进口旁开一个“爱桥小吃店”,供应凉面、米豆腐及各种油炸等小吃,每天收入稳定在200至300元左右。6月15日上午9点,小吃店就已经开门,来往行人陆续和她买凉面、水等充当早餐。王大姐一边熟练地搅拌着凉面,一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黄老,之前就想这辈子能见他一面该多好,现在这个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她告诉我们,因为黄永玉修了峒河四桥,才让她有了一个既可以轻松赚钱又可以顺便带娃的工作,她太想感谢黄永玉老先生了。
同样满怀感激之情的还有吉首市马颈坳镇的梁昌跃。他有幸从2006年到2017年与黄永玉在北京住所相处了十一载,其间多次得到黄老的关心帮助。听到老先生去世的消息,梁昌跃又急又悲,立马就想赶往北京。但是奈何黄老先生遗嘱要求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梁昌跃只得拿出黄永玉先生赠送给他的八十岁、九十岁画册及合影,一遍遍翻阅,就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翼翼。他说:“黄永玉是个相当随和的人,没有架子。我们给他做事,一点都不拘束。他思念自己的家乡,经常和我用本地话聊家乡、拉家常,我感觉他人虽然到外面,但心却一直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