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黄永玉:永远的湘西少年
2023-07-23 11:30  

导读:今夏,武陵沉寂,沱江喑哑,中国损失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家,湘西永远失去了这个至情至性的 “少年”

黄永玉( 1924 年8月9日 -2023 年6月13日):生于湖南常德,祖籍凤凰,土家族。中国著名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精通木刻、绘画、文学,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

6 月,是属于孩童的季节。那多彩的阳光和多情的雨水,像极了少年多变的脸和心情——哭与笑,是这个季节最天真和淘气的动作。

一代大师黄永玉,永远沉睡于这个季节。黄永玉属于这热烈的季节,他自称“湘西老刁民”,却从始至终充满少年心性。他是那样的灿然、浓烈,他那童言无忌般的率真、直言不讳的毫无遮拦、骨子里透出的天真烂漫,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他是永远的湘西少年。

少时离家,故乡湘西始终是黄永玉的牵绊,也由此造就他一生赤诚、坦荡、野性、倔强的性格特点,并成就其自由自在的文化性格。他爱故乡,爱得明朗坦荡:“我的血是O型/谁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然而今夏,武陵沉寂,沱江喑哑,中国损失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家,湘西永远失去了这个至情至性的“少年”。

《文史博览 ·人物》 2023 年第 6 期特别报道《黄永玉:永远的湘西少年》

《文史博览 ·人物》 2023 年第 6 期特别报道《黄永玉:永远的湘西少年》

生长

黄永玉的离世,无疑在中国文艺界引发一场强烈地震。各大媒体、知名人士纷纷撰文悼念,各社交平台、朋友圈内也是一片追思之声,足见黄永玉的人格魅力实在惊人。

他在遗嘱中表示,死后火化,不用拿回骨灰,将其撒到大自然中当肥料,不立碑,不开追悼会,不搞任何纪念活动。从生至死,他是如此通透、洒脱、不羁,一以贯之。

他出生于苦难、成长于苦难,但从未被苦难打倒。有媒体曾评价黄永玉:“他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大于时代,大于命运,大于痛苦,大到足以让他扭转结局,把悲剧写成喜剧,把苦变成笑话。”

在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作家龚曙光看来,一个时代,无论是熔炉还是炼狱,总会锤炼出几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碗豆。他在《两三面——追思黄永玉先生》里写道:“黄老就在这一百年里,被颠扑折腾的时代炼成了一颗铜碗豆!”

1924年8月,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幼时随父母回到凤凰。他在凤凰生活到12岁,之后便到外面求学、闯荡。在故乡生活的这段时间,正是他的金色童年,故乡的一切事物,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这是黄永玉为其幼年就读过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写过的两句歌词,如今这些歌词还被当地的孩子们传唱。黄永玉曾说这两句歌词是他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他在《乡梦不曾休》里深情写道:“我有时不免奇怪,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然而凤凰这个小小山城,“不知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哀,以致表叔(沈从文)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越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这是《太阳下的风景》中黄永玉关于离乡的自述。

当年,年幼的黄永玉背着小小包袱沿着沱江出洞庭,流浪福建,闯荡上海,后来又展露香港,执教中央美院,又曾旅住意大利、德国等地。他一生辗转多地,却从未割舍过对故乡的炙热眷恋之情。

《无寻处,唯有少年心》——黄永玉作品。

《无寻处,唯有少年心》——黄永玉作品。

漂泊

太阳刚起了光芒/在我的床上/引起我的思潮/我不愿再在人海中彷徨/只要回到我的故乡凤凰/同着我那永厚、永前、永福、永光/过着顽皮的景象

这是1937年秋天,13岁的黄永玉从厦门寄给弟弟们的一首诗。当时的他从凤凰漂泊来到厦门,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开学之日,他穿上校服去照相。照片上的他,头戴学生帽,背手而立,抿着嘴,平视前方,神情显得镇静自如。他给家里寄去照片,同时,还送给弟弟们这首诗。

诗句稚嫩,却非游戏之作,一个漂泊少年对故乡的真情告白,跃然纸上。黄永玉在战乱年代自学成才,16岁开始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设计……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大家公认的“鬼才”“全才”。

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黄永玉的勤奋钻研,湘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品质,在他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湘西州政协原主席、凤凰县委原书记刘昌刚在回忆与黄永玉的往事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时已经80多岁的黄老回到家乡凤凰小住,刘昌刚劝他多住一阵,到时陪他到家乡各处多看一看。黄永玉回答:“我要出去开画展卖画啊。我是一个手艺人,一天都闲不住。闲了就没有饭吃。”

在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看来,黄永玉是最勤奋的画家之一,99岁高龄依然不停笔,“直到上个月他还在创作,而且有的作品光是题跋至少有上百字,令人赞叹。也许未来我们会看到他为自己的百岁大展准备的作品,相信所有人都会为之惊讶。”吴洪亮感叹道。

只是让人无比惋惜的是,他的百岁大展之约,已无法兑现。老头又和世人开了个玩笑。

因《阿诗玛》套色木刻、猴年邮票、“酒鬼”酒包装等,黄永玉的艺术为普罗大众所知。然而黄永玉的创作源泉,则来自他的故乡湘西。

出走半生,黄永玉对家乡故土有着刻进骨子里的眷恋,乡愁是他作品满溢诗意的永恒主题。正如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湘西自治州原州长武吉海在追忆黄老的文中描述的那样:“黄老对家乡倾注感情。他是十几岁走出湘西凤凰的,在外时间久了,总要回家乡寻找一下创作灵感,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充电’。”

诚然,黄永玉的许多创作经典,都与故乡紧密相连。

他作画,画下了凤凰许多景色,如早期传统水墨的故乡,那是黑白气韵的凤凰;又如中期现代彩墨的故乡,那是写意传神的凤凰;以及后期清明上河图式的故乡,那是童年印象里关于故乡的长卷,那些熟悉的,却永不再回来的风景,仍在心中婉转……

他写书,包括《火里凤凰》《往事,故乡的情话》,以及那本《一路唱回故乡》,尽是对故乡的深情。

他作诗,写了《一束故乡的诗》,其中《老头还乡》这样写道:“杜鹃啼在远山的雨里,墙外石板路响着屐声,万里外回到自己幽暗小屋,杏花香味跟着从窗格进来。刚坐下就想着几时还再来?理一理残鬓,七十多岁的人回到老屋,总以为自己还小……”只要回到故乡的怀抱,古稀老者也恰似风中少年,畅快怡人。龚曙光回忆曾经与黄永玉交往的印象:“论年龄,他已的确是个老头儿,可那思维、才情、语速和神态,又分明是个少年。你弄不清他究竟是童心未泯,还是返老还童,反正他会用一团滚烫的青春气息,鼓荡得你心神飞扬。”

黄永玉九十岁自画像。

黄永玉九十岁自画像。

回归

“这人间路窄,乡酒杯宽。”这是黄永玉《归乡赋词》里的两句词,道不尽的乡愁,藏不住的忧郁。

黄永玉的诗或许不是最好的,可是它是如此真挚,至情至性。

人间路窄,乡酒杯宽,在历经世事浮沉之后,这个从大山中走出来的老人,一次次回归故乡,用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回馈故乡。

如今的凤凰古城,天下皆知,成为湘西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可以说,黄永玉为凤凰的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据刘昌刚回忆,凤凰县旅游开发初期,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很多。当时县里财政困难,黄永玉跑到省里找领导协调资金,并回到凤凰检查广场建设进度,帮助县里解决了资金难题。“黄老帮助解决资金问题的事例很多,比如凤凰古城‘穿衣戴帽’整治资金等,事例很多,无法全部列举。”

曾经担任过凤凰县县长、在凤凰工作十余年的张永中也在回忆黄永玉的文中感念道:“我在凤凰工作近14年,加上前后时间,我与先生交往近20年。那年头,县里为跑项目争资金没少去北京。每次去北京,黄永玉先生家是必去拜访的。他的‘万荷堂’,几乎成了凤凰县驻北京办事处了。但凡为凤凰办事,为家乡站台,先生是从不吝惜力气的。”

湘西山灵水秀出好酒,但藏在深山人未识。从湘泉酒、酒鬼酒到内参酒,湘西这一支柱产业的每一步发展壮大,黄永玉都发挥了文化引领的作用。他挂念企业发展,曾让前来看望他的武吉海带话给企业:“不要老是在包装上下功夫,现在商品花在包装上的功夫太多了,有的商品包装夸张得离了谱。你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内质,只有把内质做好了,酒鬼酒的牌子才始终打得响!”

《一路唱回故乡》,黄永玉著。

《一路唱回故乡》,黄永玉著。

黄永玉对家乡的爱是深沉的。2006年,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在家乡吉首大学剪彩开馆。当时,82 岁的黄永玉不仅捐出他的“家底”——269件历朝历代文物,而且还捐出他的“孩子”——20件精品巨幅画作,并谦虚地称之为“羞涩行囊里的一点点对家乡的奉献而已”。

他一生共为湘西建了10座桥,寓意十全十美。雨、雪、风、雾四座桥建在凤凰沱江河上,肥、爱、花、醉四座桥横卧在吉首峒河上,喜、画二桥建在乾州古城,充满诗意,也充满深意。每座桥既有建筑美感,又有文化融合,既可步行交通,又是艺术人文展示,成为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据湖南省政协委员、吉首市启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阳明明回忆,2013年的冬天,近90岁的黄永玉还来吉首检查“画桥”建桥进度。

“桥上的灯太小了,他要做大一些。他说:小了像苍蝇趴在上面,看起来萧瑟,要满桥的灯,那就有艺术感了。”阳明明说道。

据在现场的阳明明回忆,有摄影爱好者拿着猴票索要签名,黄永玉都应允。还有人祝黄老万岁,黄老答:千年王八万年龟。

文 | 吴双江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6期

关闭窗口